内蒙北京明石字画在线鉴定评估
五是官府所用瓷器底部有“官”、”尚食”等。六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有否“泪痕”也成为鉴识是否北定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一般的仿品是较难做出这种“泪痕”来的。七是定窑器物釉面通常有气泡。用放大镜观察,一般可见大小不等的气泡,一些较大气泡疏散排布于密集小气泡区域的周围,这种现象类似宋影青瓷器特征。金代定窑器的之作与北宋定窑器没有什么差别。而金代中低档次的定窑器在装饰技法上明显劣于北宋定窑器。部分产品采用砂圈叠烧法,器物内底有一圈露胎。这是金定与北宋定窑器的明显区别。
青花瓷的特点是,钴矿经过高温烧造还原以后呈蓝色,而且附着力特别强。在表面罩完透明釉以后,它的整个玻璃质感也很强。瓷器在透明釉的保护下经久耐用,永远也不会褪色。青花瓷最早起源于唐代,包括当时唐代的巩县窑和湖南长沙窑,出土的瓷器中出现过釉下蓝点,后经过科研人员的考证,这种发色就是钴矿,这就是唐代青花的起源。
化妆土:又称“护胎釉”,出现于西晋时期浙江金华的婺州窑,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等处也开始采用,南北朝时湖南、江西、四川、河北等地的窑口相继使用。它以上好的瓷土加工调和成泥浆,施于质地较粗糙或颜较深的瓷器坯胎表面,然后施釉,入窑烧制。其颜有灰、白等。可以美化瓷器,使较粗糙的坯体表面变得光滑整洁,增强釉的效果,使釉层再外观上显得饱满,釉面光莹柔和,还可以将较深的坯体颜覆盖,为利用质量较低的原料创造条件,扩大原料使用范围,提高了瓷器的质量。
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时代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当时尚属初创。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有影响的窑场命名。浙江是中国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发达有关。三国时期的青瓷仍保留着前代的许多特点,它的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釉汁纯净,以淡青为主,施釉均匀。器物上的装饰常见的有弦纹、水波纹、铺首、方格网纹和耳面印叶脉纹等,并在谷仓上堆塑各种人物、飞禽、走兽等,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