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北京银座铜镜鉴定评估中心
秘瓷:始烧于晚唐,五代时达到高峰,浙江越窑之一。秘瓷胎壁较薄,表面光滑,施釉均匀。釉上,五代早期以黄为主,其后便以青绿为主。相传五代时吴越国王命令烧造专供宫廷所用,并入贡中原朝廷。主要流行于南方,但北方法门寺也有发现,其意义在于明确了秘瓷作为一种土贡产品使用于宫廷;法门寺地宫有明确的时间记载一次打开为874年,有助于鉴定时代;法门寺地宫有衣物帐,文字与遗物结合,明这类瓷器即为秘瓷,地宫瓷器可作为标准器。
古董的文物的区别还有一点就是时间的限制。古董古玩的分类是以清代为界限,具体年限学术界一般认为是1911年,即之前时期遗留下的产物均可称之为古董古玩。然而,文物的范围就不止了。近现代产物如果有对现代社会具有影响力也可以称之为文物。
婺州窑,位于今浙江金华地区,唐代属婺州,故名婺州窑。婺州窑瓷器以青瓷为主,还烧黑、褐、花釉、乳浊釉和采绘瓷。婺州窑始烧于汉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到元,盛于唐、宋,终于元代。湘阴窑,在今湖南湘阴县,故名。始烧于隋代,盛于唐,而衰终于五代。唐、五代湘阴隶属岳州,湘阴窑称岳州窑,产品仍以青瓷为主,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丰城窑(洪州窑)在今江西丰城寺前山--带,故名。始烧于东晋,历经南朝至唐代,早期所烧器物与江西地区东晋、南朝墓葬出土物近似。隋代高足盘心印有多种花叶纹饰,其造型纹饰与各地青瓷大体相同。唐代釉有青、褐二。
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根据目前的统计,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还有少量藏于民间。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同时又吸收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风格,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润泽,釉中含玛瑙末,产生泽,其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还有葱绿和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釉屋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釉面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汝瓷的烧制,以小支钉满釉支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