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铜镜拍卖交易平台
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时代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当时尚属初创。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有影响的窑场命名。浙江是中国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发达有关。三国时期的青瓷仍保留着前代的许多特点,它的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釉汁纯净,以淡青为主,施釉均匀。器物上的装饰常见的有弦纹、水波纹、铺首、方格网纹和耳面印叶脉纹等,并在谷仓上堆塑各种人物、飞禽、走兽等,为生动。
玉器,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玉器包含古玉,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现代玉饰的品种款式多种多样,有:各玉珠串、各玉手镯、各玉发夹、翡翠挂件、套装饰品、各玉戒指、金镶玉品、各玉腰带等琳琅满目,除岫玉、玛瑙、密玉等玉料外,还采用翡翠、青金、鸡肝石、孔雀石、东林石、珊瑚、水晶、芙蓉石、木变石等等玉石原料。规格款式不断翻新,单珠串就有平串、宝塔串、花色串、异形串、随形串等等。这些珠宝玉饰通过精心的配带,会给人们的生活、衣饰起到珠联璧合的效果。
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其体积大的一件高约70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瓷器名称:清代嘉庆款蓝底黄彩云龙纹盘瓷器鉴赏:根据《国朝宫史》中记载,蓝地黄龙器是由嫔妃使用。这件清代嘉庆款蓝底黄彩云龙纹盘为官窑器物,造型端庄大气,盘子内外绘有双龙赶珠纹、团龙纹、变体莲瓣纹、弦纹等。圈足底露胎,圈足内施白釉。款识为“大清嘉靖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瓷器名称:清代道光植本堂款茶叶末釉高足碗瓷器鉴赏:清代道光植本堂款茶叶末釉高足碗,造型稳重大气,器物通体满饰茶叶末釉,釉质肥厚,呈蟹甲青,署款为“植本堂”篆书款。《饮流斋说瓷》中曾提到:”植本堂”器物一般是指的是清代亲王的制品。